![]() 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包由依次连接的底板、中间板和顶板组成,所述底板和顶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底板包括正六边形框架,所述正六边形框架内设置有环形框,正六边形框架和环形框之间通过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杆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的顶点相连,所述中间板也包括一个与底板中相同的正六边形框架,在正六边形框架内设置有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的顶点相连,而所有第二连杆的内端则相互连接于正六边形框架的形心。 公开号:CN214339442U 申请号:CN202120063548.6U 申请日:2021-01-12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沈璐;张清芳;洪鹤轩;蔡浚璟;邹涛;蒋大煌 申请人:Dalian Ocean University; IPC主号:A01K61-7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礁,特别是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 [n0002]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统的人工鱼礁结构都相对简单,其所能提供的躲避空间相对较少,保护和增殖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传统鱼礁所能提供的上升流效果相对较差,难以为周围海域提供足够的营养盐成分。同时海底的情况极其复杂,有的海域中布满礁石,有的海域则为较为柔软的泥沙底质,针对不同的海底情况,传统上需要放置不同结构的鱼礁,否则可能出现在礁石底质的海域中鱼礁倾斜,状态不稳定,容易在海流的作用下倾覆甚至移动;在泥沙底质的海域中鱼礁下沉等问题。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n0003]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在为鱼类提供足够的躲避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营造出足量上升流,并可适应多种海底环境的鱼礁。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由依次连接的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组成,所述底板1和顶板3的结构相同, [n0005] 所述底板1包括正六边形框架4,所述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环形框5,正六边形框架4和环形框5之间通过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杆6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杆6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 [n0006] 所述中间板2也包括一个与底板1中相同的正六边形框架4,在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而所有第二连杆7的内端则相互连接于正六边形框架4的形心, [n0007] 所述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的侧边处还共同连接有六个第三连杆8,所述第三连杆8位于正六边形框架4侧边的中心处,在底板1和顶板3中的环形框5之间,还设置有六个第四连杆9,所述第四连杆9与第三连杆8一一对应。 [n0008]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n0009] 本种结构形式的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鱼礁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由依次连接的上中下三层构成,整体呈框架式结构,因此其整体重量相对较轻(同等体积下),即便将其置于泥沙底质的海域中,也不会因自重过大而发生沉降的问题;此外,它的底板(和顶板)的中心处无任何构件,能够容纳(或避让)绝大多数的礁石,因此将其置于礁石相对较多的海域,它也可以保持稳定;同时由于它的框架式结构,水流可以顺畅地在其内部流过,因此能够在其内部形成多个涡流,让营养盐等物质在其内部或附近聚集,可以起到较好的聚鱼效果。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n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n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间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n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它由依次连接的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组成,所述底板1和顶板3的结构相同, [n0015] 所述底板1包括正六边形框架4,所述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环形框5,正六边形框架4和环形框5之间通过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杆6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杆6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 [n0016] 所述中间板2也包括一个与底板1中相同的正六边形框架4,在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而所有第二连杆7的内端则相互连接于正六边形框架4的形心, [n0017] 所述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的侧边处还共同连接有六个第三连杆8,所述第三连杆8位于正六边形框架4侧边的中心处,在底板1和顶板3中的环形框5之间,还设置有六个第四连杆9,所述第四连杆9与第三连杆8一一对应。 [n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由依次连接的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三层结构构成,由于其整体呈框架式的结构,因此与传统的同等体积条件下的鱼礁相比,其重量相对较轻,即便将其置于泥沙底质的海域中,也不会因其自重过大而发生沉降; [n0019] 此外,它的底板1和顶板3的中心处无任何构件,只是通过正六边形框架4和环形框5来保证整体强度,这种设计能够容纳或避让绝大多数的礁石,所以即便将其置于礁石相对较多的海域,他也可以保持竖直状态和稳定,不会因海流冲击而倾覆或移动; [n0020] 同样由于其采用了框架式的结构设计,并且分为三层结构,水流可以顺畅地在其内部流过,并在其内部形成多个涡流,从而让营养盐等有利于鱼类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在其内部或附近聚集,进而起到较好的聚鱼效果。
权利要求:
Claims (1) [0001] 1.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由依次连接的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组成,所述底板(1)和顶板(3)的结构相同, 所述底板(1)包括正六边形框架(4),所述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环形框(5),正六边形框架(4)和环形框(5)之间通过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杆(6)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杆(6)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 所述中间板(2)也包括一个与底板(1)中相同的正六边形框架(4),在正六边形框架(4)内设置有六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的外端与正六边形框架(4)的顶点相连,而所有第二连杆(7)的内端则相互连接于正六边形框架(4)的形心, 所述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的侧边处还共同连接有六个第三连杆(8),所述第三连杆(8)位于正六边形框架(4)侧边的中心处,在底板(1)和顶板(3)中的环形框(5)之间,还设置有六个第四连杆(9),所述第四连杆(9)与第三连杆(8)一一对应。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928814U|2011-08-17|一种塔型生态抗风浪人工鱼礁 CN106417130B|2018-01-16|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养殖钢结构网箱及立体养殖系统 CN207754357U|2018-08-24|可在缓流区域营造上升流的人工鱼礁 CN206227372U|2017-06-09|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养殖钢结构网箱及立体养殖系统 CN202444964U|2012-09-26|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六面体人工鱼礁 CN202425452U|2012-09-12|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方形开孔式人工鱼礁 CN214339442U|2021-10-08|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 CN204837559U|2015-12-09|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装置 CN207948603U|2018-10-12|一种六面体型保护增殖型人工鱼礁 CN202285756U|2012-07-04|一种龙须菜的抗风浪养殖筏架 CN207167433U|2018-04-03|一种深海养殖网箱 CN203884434U|2014-10-22|一种可用于海藻附着的抗风浪贝壳礁 CN111713439A|2020-09-29|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CN105918187B|2018-11-09|阶梯型产卵育幼藻礁 KR100494224B1|2005-06-13|전복양식을 위한 부표의 연결구조 CN202310872U|2012-07-11|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 CN204579517U|2015-08-26|一种围海养殖网箱 CN107372264A|2017-11-24|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CN213486447U|2021-06-22|适用多海域的悬垂型人工鱼礁 CN210841040U|2020-06-26|一种生态浮渔礁 CN212393611U|2021-01-26|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 CN206713808U|2017-12-08|楼梯型鱼类增殖框架礁 TWM594681U|2020-05-01|養殖池太陽能發電設備配置架構 CN209931235U|2020-01-14|一种大型人工鱼礁 CN212436951U|2021-02-02|一种鱼礁块体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63548.6U|CN214339442U|2021-01-12|2021-01-12|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CN202120063548.6U| CN214339442U|2021-01-12|2021-01-12|一种可适应多种环境的鱼礁|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